首页

高跟插

时间:2025-05-29 18:49:31 作者:两岸共谋生物科技产业合作 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揭牌 浏览量:22399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郭其钰)5月28日,2025浙江·台湾合作周——杭台生物科技产业对接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台湾工商业、大健康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等领域人士赴杭州寻觅发展机遇和产业合作。当日现场签约9个台资项目。

杭台生物科技产业对接会现场。郭其钰 摄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杭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2024年该市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357家,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2998亿元。

  借此机遇,一批生物科技、大健康领域的台商台企在杭州得到了较好发展。如杭州天诚生物医药科创园集聚了百芮生物、大旺医疗、精视威光学等多家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台资企业。

  杭州市副市长宦金元介绍,杭州正前瞻布局合成生物、零磁医疗、AI+医药医疗、核酸药物等新兴赛道,其中必将蕴含两岸产业合作发展新机遇。台湾生物技术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在AI赋能、生物制药、康复医学等领域积淀深厚,期待两岸生物科技产业界实现优势互补和创新合作。

  “台湾在医疗健康、细胞应用商业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大陆在大健康领域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两岸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深耕大健康产业。”台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王国安提出,希望两岸在细胞技术转移、医学人才培养、医院临床合作等方面密切交流合作。

  对接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夏立言表示,两岸有紧密的地缘、产业和市场连结,两岸经贸交流具备深层动力,经贸合作拥有客观优势,希望更多台商台企在杭州稳步发展。

  当日,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正式开园,该园区位于杭州医药港核心区,由国企和台企合作开发,投资总额约3亿元。目标打造杭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先进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集聚地、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区。

  据介绍,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将借力杭州医药港的丰富资源和平台优势,为台资企业和台湾科技项目提供科技研发、产业孵化、服务外包、公共技术支持等全链条服务,不断汇聚两岸生物医药科研力量、创新技术和产业资源。(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深中通道有哪些创新技术

依托双边政府间合作平台和联动机制,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大宗商品贸易、境外承包工程、边民互市等领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

福建稳经济观察:“中国慢城”福建柘荣强工业 稳农业 活文旅

为欢迎各地旅客来到澳门与市民共度节庆,特区政府还精心推出国际烟花比赛汇演、火树银花嘉年华等大型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出入境、交通和消费等工作的安排部署,方便各地旅客访澳。

澳大利亚对华风塔等产品反倾销措施被裁违则 中方:望澳方尽快纠正

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14日(周四)遭遇调整,主要股指悉数下跌,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板块逆势走强。

聚焦新质生产力 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迈进

总书记三赴光谷,相同的是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不同的是每一次的要求和内涵更高更广。十多年来,光谷企业数量从1.7万家增至14万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500亿元、2000亿元、2700亿元大关。

中国国家卫健委:推动将托育服务法列入立法规划

“邂逅”陆游之前,让·安哥拉就对中国文化了解一二。早年间,他从一位致力于在法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让·安哥拉还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的“邻居”,他曾走进赵无极的画室观摩后者作画:“赵无极先生的画室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块画布外,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他喜欢把画布竖起来,用一支很长的画笔在上面描绘。他画的云雾、光线展现了高超的技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相关资讯
国家移民管理局:即日起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周铁农同志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他于1991年加入民革,长期担任民革中央领导职务,是第八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届、十届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民革中央主席。他团结带领广大民革党员,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了民革工作新局面。他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提出牢牢把握政治交接这条主线和提高参政能力这个重点做好自身建设,牢牢把握提高能力和水平这个关键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做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致力于把民革建设成为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高素质、有作为的参政党。他带领民革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围绕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他怀有深厚的“三农”情结,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农民和扶贫开发工作,推动成立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他带领民革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坚持开展智力帮扶、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村校一体化等帮扶新模式,帮助贵州纳雍等西部地区编制经济发展规划、落实重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改善民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重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研究,主持编写《中国的参政党》一书,全面生动地宣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优势,主持制定民革中央《关于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思想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为推进民革自身建设、丰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和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向海外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政治协商的”,“民主党派说话真能管用,办事确有实效”,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

热门资讯